一、促进执行与信息深度融合,提升智慧执行成效
打造智能型、一体化执行指挥中心。积极推进执行指挥中心规范化、标准化建设,借用荆溪规划馆二楼约1700平方米作为执行指挥中心,整合办案办公、信息查询、网络查控、远程视频指挥、执行联动、信用惩戒等系统,推动辖区房地产、国土、车辆等协助执行单位与平台无缝对接,扩大“点对点”网络执行查控系统覆盖面,打造执行智能型、一体化的指挥平台。利用网络查控平台,扩大查人找物覆盖面。专人负责全国网络执行查控系统与福建省执行司法查控系统查控,将财产查控范围扩大到支付宝、余额宝、股票、证券、船舶等。新收执行案件,采取专人查询、循环查询的方法,做到执行财产即查即控。旧存未结案件,采取人工网络查询与“小机器人”系统轮番查询同时进行。2016年以来,查询、冻结银行存款6000万元,查封房产、车辆、机器设备893宗,限制被执行人出入境20次。强力推进司法网拍工作,提高查封物变现率。2016年来,共上网拍品169件,成交143件,总成交额为1.3亿元,拍卖溢价率超过35%。全面公开拍卖流程,利用两微平台发布拍品信息,力求打造拍品上网速度快、参拍人数多、过户效率高、分配方案准的一站式网拍模式,网拍的成交效率和成交金额迅速提升。大力推进阳光执行,执行信息公开常态化。定期通过12368司法信息公益服务系统主动向当事人推送执行流程节点信息,发送执行短信6800条,执行沟通率100%。上网公布执行裁判文书968篇。在执行案件信息查询系统中公开当事人情况、被执行人财产信息等,利用系统随机选择评估机构,向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公开评估、拍卖的过程和结果。对案外人异议、不予执行的申请以及变更、追加被执行人主体等重大执行事项组织公开听证,增进当事人和社会各界对法院执行工作的理解和支持。
二、加强执行机制创新管理,规范执行权力运行
推行繁简分流“三色管理”办案机制。打破执行案件一人包干到底机制,根据案件的执行案由、标的将案件筛选分类为简易案件(绿色案件)、普通案件(红色案件)、恢复执行案件(黑色案件)三类。实现简易案件快执快结,普通案件及恢复执行案件精执细办。缩短简易案件的办案时限,及时回应当事人的司法期待。通过“三色管理”,2017年受理的执行案件财产控制率、执行时限、执行到位率均有15%以上的明显增长。完善执行案件流程管理。以全国法院执行案件信息管理系统为依托,加强立案、查控、财产评估和拍卖、执行款发放等每一个执行过程的监督制约,切实解决消极执行、拖延执行等失范执行、违法执行问题。严格贯彻落实执行案款管理办法,开展执行案款专项清理,集中清理发还执行案款1300万元,确保执行案款流转与发放的透明高效。健全执行监督体系,通过督查、约谈等内部手段,切实加强执行工作监督管理和廉政风险防控;主动接受人大监督,加强人大代表沟通联络,聘请5名人大代表担任廉政监督员,邀请代表监督执行12次;广泛接受当事人和社会监督,公布举报电话,开展廉政回访,邀请社会人员参与执行38件,确保执行权高效廉洁运行。